稀捍驻地 / Kim Buck:对话金箔,以饰论饰 |
发布时间:2016-08-23 浏览次数:8028 |
哲学求真,宗教求善,艺术求美!
昔日的手工技艺,融合了技术与思想,形成一个个艺术上的高峰。然而,手与心的剥离,让“技艺”变成了“技工”。稀捍行动发起“传统手工艺大师驻地计划”,以中国传统手工艺为技艺依托,邀请国内外设计、艺术大师驻地,了解工艺及其文化背景,并以新的设计视野为传统手工艺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。
Kim Buck
/
#对话金箔 以饰论饰
作为“大师驻地计划”的首位艺术家,受邀的Kim Buck是丹麦国宝级的首饰设计师。
Kim在丹麦贵金属研究院攻读首饰设计之前,曾度过四年的“金匠(goldsmith)”学徒生活。欧洲的传统里,很多大师级的金匠也都有着相当高的地位,这些类似国内“传统手艺人”的角色,不仅仅是一个“做活”的人,他们会对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进行研究与配比,寻找****的锻造结合方式;他们会在尊重传统的同时,发挥个体的想象进行造型创作。“金匠”一词,重点在于“匠”,是一种态度与思想,“金”则是一种实现的媒介。
既有传统的匠人式学习,又有系统的设计理论培训,Kim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首饰工作室及品牌,在这27年来不断寻找材料、工艺、设计之间的融合与突破。正如他自己所言,“首饰并非只是技艺的表现,更是自己对事物的观点表达。”
金箔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金属手工艺,轻薄是它显著的特点(厚度仅为0.12微米),因此自古便是重要的装饰材料。传说中,金箔的产生与道教有关,是因吕洞宾与葛仙翁一场为佛像造金身的赌局中出现。即便今日,金箔的主要用途依然也是佛像、寺庙的装饰性材料。
让金箔突破材料的局限变得更加生活化,让金箔这种轻便灵巧的特点在首饰中予以呈现,让金箔变成人们日常佩戴的一种可能……这正是Kim本次驻地希望实现的目标。
金箔是一种材料,首饰是一种习惯,让材料融入到习惯之中,首先也要对习惯进行了解与分析。
驻地期间,Kim还将带来一场免费的公众讲座,以30年的经验分享首饰与个体生活的关系。
讲座题目 / 就饰论饰
主讲人 / Kim Buck
主持人 / 童强教授(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)
时间 / 8月26日 19:00-20:30
地点 /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报告厅
(鼓楼校区汉口路22号逸夫馆8楼)
主办单位 / 南京市委外宣办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稀捍行动
欢迎阁下复制以下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,造访Kim Buck官方网站
http://kimbuck.dk/
探索更多Kim Buck的艺术世界。
|